2025-11-02 20:05:45 新游测试
最近密集地收到整理伙伴们这样的倾诉,说自己在生活中遇到“脑子很乱”“心很烦”的情况,但又不知道为什么乱、为什么烦。
我之所以称之为“倾诉”而非“提问”,是因为我发现在很多留言里,随时流露着这样的情绪:“我知道这是我应该经受的折磨,我不想逃避甩锅搭便车,我只是太烦了,太需要倾诉了,但我不想依赖谁帮我解决问题。”这种独立意识是值得敬畏的,我深为之感动。我自己能从一片迷雾中走出来,也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这样的倔强。 每个人的烦恼都是独特的,而我们之所以受这样的烦恼困扰,不是因为我们无能,而是因为我们处于这样的成长阶段、需要这样的人生体验。
“乱却不知为何乱,烦而不知从何烦”这种感觉我是非常熟悉的。虽然我的经验也有限,但不妨总结出来,给大家作参考。
我刚开始整理时,坐在一堆乱糟糟的物品中间,一片迷茫。每一件物品拿到手里,都觉得“这个还挺有用的”,都说不出有没有心动感。最后就觉得:“屋子里确实好乱、让我好烦,但是我找不有什么东西需要改变。”
看得见的物品都如此迷茫,面对看不见的事务时,我更是觉得莫名其妙。所以,我以前动作慢、效率低、易烦躁,其实都是从这里来的。
这个阶段真的持续了很长时间。回想这个过程,我觉得,过去的我做了三件事,让现在的我觉得感激又庆幸:1、清空;2、摸索心动感;3、情绪回顾。
1、清空
清空,就是回到原点。这个过程一开始可能是无用功,但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决策习惯。
我一开始做清空,完全是无用功:
整理物品时,我把东西全部从柜子里取出来,瞬间觉得:“哇,柜子好干净!这次一定要多扔点东西,让柜子变清爽!”随着物品一件一件清理过目,最后觉得“全都心动”,柜子又无可改变地照原样塞得满满当当。
整理计划任务时,我也是把脑袋里的愿景全部罗列到记事本上,感叹:“哇,我竟然想做这么多事啊!果然应该精简一些。”但是清单看了一遍又一遍,还是觉得每件事都很重要,于是又一件一件塞回日程表,结果什么变化都没发生。
这样的事情在我人生的前三十年,就像着了魔一样,不断重复。直到我开始反向思考:“这个物品(目标任务)反正我保留了这么久还是没有用过(没有做过),那么扔掉它,最坏的结果,也就是现在这样了。不如试试扔掉它会怎样?”从这里开始,变化就开始发生了。 可见,我能反向思考,是因为我在之前的习惯中停留得足够久,才能意识到自己的问题。
要注意的是, 每个人的初始下意识习惯不一样,所以“反向”的方向也不一样。像我之前是囤积、拖延,所以下意识的取舍习惯是:“什么都有用,所以最好是什么都留着。哪怕多花时间,都应该好好使用每一件物品。”要反向思考,就得尝试:“如果扔掉这个物品(任务)会怎样?”而像我老公之前本来就是物品极简的提前症,他的下意识取舍习惯是:“什么都会造成麻烦,所以最好就是什么都扔掉,免得拖延费事。”因此,他要突破自我,就得尝试:“试试保留这个物品(任务)会怎样?”
在清空练习中,要去发现自己的习惯是什么,是“什么都可以”、很难清空的类型?还是“什么都不行”、很容易就空空如也?然后,反其道而行之,做一做自己之前一直觉得“错误”的事,这样才能触发改变。
展开全文
2、摸索心动感
在烦恼的情形下,我们还可以问问自己:“在我理想中,面对这样的情形时,最好的心态、最好的行动应该是什么样的?”我会在我感到心慌的时候这样做。
比如,在我得意忘形说了自恋的大话之后,我就会不安,觉得我做了错事,不够低调。这个时候,我就会这样自问:
“我为什么要觉得心虚不安?在我的理想中,应该怎样面对这种情形?”
“我心虚是因为觉得自大炫耀是不好的, 低 调才是好的。 我知道这是偏见……(此处省略若干自省问题)在我理想中,我应该随时大方、坦然:自大的时候就大大方方炫耀,犯了错误的时候也大大方方认错、改正。总之,都没有必要心虚。”
“那么现在能让心情大方一点吗?”
“(此处省略若干自省过程)……这些问题都想通以后,好像就可以把心态调节得豁朗一点了。”
还有读自己的文章、打开公众号后台时,我也会感觉不安,这时候我也会自问:
“为什么我要觉得不安?在我理想中,这时候应该是怎样的心情?”
“不安是因为觉得自己写得不够好……(此处省略若干自省问题)在我的理想中,我应该是满怀着对新留言、新问题的期待来打开后台,而不是想逃避的心情。”
“那么现在能试着让心情变得期待些吗?”
“(此处省略若干自省过程)……这些问题都想通以后,好像还是蛮期待的了。”
就我个人的感觉来说,在迷茫的时候,找到自己理想的样子来对比,可以找到改变的方向,不再原地绕圈子。
3、情绪回顾
人在烦乱的当时,自己很难有觉察意识,这很正常。但是当我们恢复了理智时,马上回顾自己刚才的情绪状态,也是很好的自觉练习。
我以前刷网页有瘾,“刷的时候漫无目的,停下来的时候无比空虚”,真的是:看新闻吧,烦;不看吧,空虚,更烦。明明知道新闻不关自己的事,但实在搞不懂自己为什么要心烦。这种难以改变的状态久久围困着我。学会用整理的心法带着意识回顾自己的情绪后,这方面的改善特别明显。
记得去年香港动乱,整个8月,我几乎每天都因为刷新闻熬夜到2、3点。在情绪中时,我只会满心嘲讽和愤怒,觉得暴乱的人很傻缺,怎么能做出这么无脑的事情呢?当我理智的时候,尝试“不去责怪他人,全心回顾自己”,尽量回顾自己的情绪,我就会意识到:“其实这类事件并没有脱离人性的特点,只不过是因为 我对这一类的矛盾缺乏理解和接纳的能力,所以才会感到惊奇、恐惧和愤怒。”后来我有意识地了解了一些历史故事,逐步地理解:古今中外,类似的事件、类似的矛盾是一直在发生的,它们都在人性的范围内。只不过是不同的人经历不同、水平不同造成的矛盾,并没什么稀奇。
后来的重大新闻,也有让我忍不住熬夜刷手机的,像性犯罪,疫情,等等,但是我熬夜的日子就越来越少。最近的美国动乱,我只熬了一个晚上刷新闻,然后就失去了兴趣。因为真心感觉到:“这些事的发生是自然而然、合情合理的,没什么值得惊奇和愤怒。唯有审时度势、做好自己该做的事。”
结 语
说起来,莫名其妙心烦意乱,更多是自己的潜意识习惯在作祟。而要改变潜意识习惯确实不容易,它首先需要我们对自己有认识,然后还需要我们有勇气去尝试那些“一直觉得不对,但又没有证据”的事情。
不过,只要你愿意改变,那么,现在的“莫名其妙心烦意乱”,正是这个改变的开始。 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